传统文化进校园|文化与旅游学院“红船起航”学生宣讲团赴牛塘中心小学开展惊蛰节气主题宣讲
发布时间: 2025-03-06   访问次数: 10


春雷响,校园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为了深入探寻节气智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小学生们深切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3月5日,文化与旅游学院“红船起航”学生宣讲团“文小青”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走进常州市牛塘小学,开展了一场“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之惊蛰节气主题宣讲。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时节,地温回升、土壤解冻、春雷始鸣、蛰伏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土、出穴活动。“文小青”迟媛以小故事、小问题开篇生动形象地介绍惊蛰的由来,引用视频《惊蛰》展现惊蛰过后万物苏醒的生机勃勃之景,自然而然地展开对于惊蛰过后的物候特点。通过惊蛰三候的讲解,大家了解了众多和惊蛰有关的习俗,比如祭白虎、蒙鼓皮……这些习俗寓意着驱邪避害,祈求平安,饱含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惊蛰过后,气温回升较快,但仍然时不时有冷空气南下,养生知识科普也是必不可少的,饮食方面多吃生津润肺雪梨,运动方面可以外出放风筝和散步。

“文小青”杨金燕,以诗词鉴赏为引领,深入解读左河水的《惊蛰》。该诗仅仅四句28个字,将一个地域辽阔,地理复杂多样的中国在惊蛰节气的气象、气候、植物变化及人们春耕生产等诸多方面的情况描写得形象生动。在杨金燕的带领下,从雷声惊醒虫鸣,到春雨滋润大地,再到草木萌动,劳动人民开启春耕,层次分明,逐步展开春天的画卷。同学们在积极的应答中了解了惊蛰过后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以及对生命的顽强与活力的歌颂。

“文小青”庞琪瑶以“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解读辅以春日桃花昆虫的图片,引入对春雷的讲解,用一则动漫小视频简单的展示春雷的成因,结合惊蛰时节春雷的自然现象,进行一个名为空气炮的科学小实验。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鼓励同学们积极上台参与,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力量与人类智慧的联系,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不断思索,探寻蕴藏在自然中的无穷奥秘

本次活动将惊蛰节气的精髓带入校园,“文小青”们巧妙融合科普与传统,通过趣味横生的讲解与别出心裁的科学实验,普及科学知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丰富文化生活。带领同学们探索惊蛰背后的深厚底蕴,深刻体会二十四节气这一世界级文化遗产的独特韵味。此次活动不仅为小学生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窗户,也为文旅学院的学子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舞台,增强文化认同感和生态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在传授中增进文化自觉,实现了文化传播与个人能力提升的双重收获。(图文/文旅青协;编辑/郭钐钐;审核/曹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