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担当·三下乡(八)|到“鹅村”探寻乡村振兴新秘诀,去田间发现乡村振兴大变化
发布时间: 2024-08-12   访问次数: 465


“鹅鹅鹅,美好生活向天歌。”这是有着“鹅村”之称的溧阳市竹箦镇姜下村的老百姓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年7月,江苏理工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燕归筑梦”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的师生13人先后两次来到姜下村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和“揭榜挂帅”专项赛调研,和乡村青年人才面对面交流,亲身感受老百姓口中的“美好生活”,探寻乡村振兴的“鹅村”秘诀。

博物馆、校史馆对于同学们来说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姜下村还有着属于自己的村史馆。姜下村村史馆是由修缮老旧砖瓦房建设而来,保留原址原貌,营造文化氛围,展示独特魅力,突出历史价值。馆内通过实物展示、文字说明、图片呈现、视频介绍、场景再现等多种形式,介绍“官墩乡绅勇救陈司令”“竹箦桥会议”“谢保长竭力筹军粮”等红色故事,团队成员们学红色精神,识振兴人物,看视察指示,对姜下村的红红火火的发展、兴盛有了初步印象和理解。

“树荫下的党课”是姜下村重点打造的思想阵地。在村史馆前大树下,团队师生聆听了姜下村党委副书记管梦倩所作的专题党课。管梦倩从她亲身参与姜下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感触说起,讲述了姜下村“姜姜好”党建品牌引领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反哺美丽乡村建设的良性循环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好日子火起来。讲到产业,她动情地说道村里就是靠着独有的产业优势一点点好起来的。从竹箦风鹅、蝴蝶兰种植、蔬菜基地到食品配送、乡村文旅、村办物业等,凝聚的是全村人的汗水和心血,带动村子不断“生血”“造血”,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全村共同富裕。她向青年学生呼吁,现在是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关键时刻,希望更多年轻人走进乡村、回到乡村、奉献乡村,让青春汗水挥洒在乡村沃土,让年轻热血点燃乡村发展。

江苏理工学院团委组织宣传部副部长饶琳莉、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助理陈晓艳分别代表校团委和学院为村子授“‘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点”铜牌,希望后续校院两级都能够和姜下村保持沟通,打造更多品牌活动,上好青年思政大课。

乡村广阔天地,青年大有可为。很多归乡、返乡,甚至是来自他乡的青年人都在姜下村找到了自己的广阔天地。

毕业于浙江警察学院法律事务专业的“00后”宋垠槿全程带队参观了村史馆、西汤花房、配送中心等,一边声情并茂地讲解、一边表达着对村子的热爱。她说自己作为乡村文旅板块的一员,几乎每天都有好几场讲解任务,从普通的小学生、老百姓,到大学生、大学教授,甚至省里领导,姜下村吸引了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前来参观学习、旅游度假。在一开始的不敢开口,回答不上来提问,到现在的对答如流,得心应手,背后是每一天对着不同讲解点位的无数次练习和无实物模拟。她只有一个想法——我是姜下村的窗口,我要用自己最大的可能展现村子最美的图景,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这里。

姜下村的发展也吸引了很多非本地人的追逐与靠近。村上小飞鹅民宿主理人郭勇一直在北京工作。公司和他无意之中看到了溧阳市姜下村的新闻,发现了商机,于是带领团队来到这里,建造了高标准、高服务的小飞鹅民宿。郭勇提到,他本身也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对乡村很有情怀。有机会把民宿能开在环境优美、百姓和乐的乡村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相对于城市来说,乡村节奏慢、压力小,周围人都比较好相处,加上乡村振兴政策的加持,目前工作开展得很顺利。

团队师生来到村里老教师董奶奶和光荣在党五十年的吕爷爷家里走访慰问,听他们讲述了姜下村发展的前世今生。奶奶做了一辈子老师,村子里大多数人都是自己的学生,学生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后代。她看着村子里一代又一代的人上学、毕业,从以前的走出村子到现在又回到村子,开心得很。村里老人很多,年轻人也多了起来,有本地土生土长的,也有周围甚至外地的到这打拼的,村子也越来越有活力,村上的老人也很安心。

吕爷爷是一名有着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就住在村史馆旁。他坐在院子里看到团队成员们在“树荫下”上的微党课,心里百感交集。他告诉同学们现在日子好起来的根本原因就是有党的领导。村子党员多,成立了党委。党委一班人带领村里男女老少干事创业,才有了今天村子的发展和繁荣。他说自己行动不方便,逢年过节组织派人来看望自己,村干部有时候路过也进来聊几句。村里的物业公司把村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如意小食堂让老人们不用动手就吃上了可口的饭菜,这些也让不少人有了工作,增加了收入,哪怕年纪稍大的也有了自己一份事干。

渴了有鹅咖啡、饿了有鹅餐厅、想玩可以去鹅村农场、玩累了坐在路边的椅子都是鹅蛋样式的,旁边还有鹅塑像,不远处的鹅湖里还有两只真的黑天鹅……团队师生走在姜下村,“鹅”元素真的是处处可见。大家看得到的是草绿水丰、生活和美以及各级授予的荣誉,看不到的是乡村振兴伟大实践背后的点点滴滴和日日夜夜。

“燕归筑梦”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作为江苏理工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备赛第十九届“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的调研团队,紧紧围绕《青年参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探索和实践研究》这一题目扎实开展走访调查、深入乡村一线获取一手资料。研究方向、框架确定后,常州团市委、溧阳团市委、江苏理工学院团委等多方沟通,积极筹划,先后参与了青年人才返乡入乡创业现场会、溧阳市“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座谈交流等官方会议,了解人才政策、地方举措等;聘请乡村振兴·青年就创业引航导师十余名;分三组多次深入到溧阳市全域各乡镇进行乡村发展实地观摩,采访乡村振兴人物40余人次,聘请涉及种植、加工、养殖、文旅、自媒体等相关领域。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构建了专业教师、共青团干部、思政辅导员三位一体的导师队伍,协同带领学生从学理和实践层面探寻青年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路径方法,为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提出可行性方案。这不仅是引导青年大学生走进乡村、融入乡村,见证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一次有益举措,更是学院将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育人路径有机融合的积极尝试,暑期社会实践站位和格局提档升级,实现实践成果扩大化,育人效果更大化。(图片/姜亦扬、吴其右、郭钐钐、曹梦瑶;文字/曹梦瑶;审核/曹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