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学院邀请师生观影《觅渡》受好评
发布时间: 2023-09-11   访问次数: 730


为了迎接第39个教师节,进一步增进文化与旅游学院新老教师及青年学子对“第二故乡”常州人文历史、厚重文化的理解,通过影视艺术、文艺欣赏手段汲取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形成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能,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文旅学院组织师生开展“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集体观影活动。全体教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学骨干近百人前往弘阳广场万达影城观看江苏省重点影片《觅渡》。观影活动由学院组织员、学工办主任卞舒云主持。

在影片放映前,文旅学院党委书记张羽程介绍了学院邀请师生观影的目的。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列举了周恩来、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江苏籍优秀共产党人。这次苏产影片《觅渡》以“一片写三杰”的魄力致敬“永远的青年”,稍早前8月26日学院领导班子在参加学校暑期干部培训时观看了电影《觅渡》,一致认为佳作值得与学院师生分享。首先,从人立天地、文化古今的维度来看,“常州三杰”不仅仅是伟大的革命先驱,还都是全面发展的“斜杠青年”,从瞿秋白的“我是江南第一燕 为衔春色上云梢”到张太雷的“谋将来永远幸福”再到恽代英的“已摈忧患寻常事 留得豪情作楚囚。”鲁迅先生赠予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至高评价。其次,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维度来看,《觅渡》的出品方除了江苏省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广播电视台外,江苏恐龙园赞奇影业有限公司的倾情加盟,文旅师生不妨从中得到瑞幸联名茅台推出“酱香拿铁”的跨界融合启示,该片基本全程在常州取景拍摄,西太湖影视基地、中华纺织博览园、夏家大院、东坡公园,以及大明厂、大成三厂、戚机厂等运河工业文化遗存,对于文旅学院师生来说,本身就是文旅研学的实践教学宝藏基地,乐见师生能从中找到文旅融合、互促共生的智慧密码。最后,从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维度来看,“常州三杰”曾经同在上海大学任教,是我们的同行,希望文旅教师、师范生能从这些受到学生喜爱的先辈身上,汲取成为“大先生”“筑梦人”“引路人”的精神力量。张羽程期待文旅学院一批研究文艺评论的师生以专业的视角赏析高品质的电影,争取写出好的影评成功发表,围绕影片的题材立意、人物塑造、艺术特色、美学表达等走向省市文化平台,进一步发出江理工文旅学院的好声音。

电影《觅渡》以瞿秋白同志狱中斗争与回忆为主要故事线索,通过细腻诗意的演绎,为人们讲述了“常州三杰”的求索之路和家国情怀,影片也是首度创新地将中国共产党早期三位革命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的光辉事迹一同在银幕呈现,通过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先烈群像,为广大观众奉献出一部饱含家国大义、百年前青年赤忱勇毅的、波澜壮阔的革命事迹,也是一部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电影教材。生动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三位杰出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的光辉事迹,近年来,常州着力打造“常州三杰”红色品牌,先烈精神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常州“三杰”纪念馆每年接待参观者超百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占了一半左右。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常州三杰纪念馆党建联盟的共建单位,江苏理工学院文旅学院积极参与志愿讲解、红色研学等工作。

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三位常州籍青年,笃定心中信仰选择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国革命的成功作出重要贡献,被后人誉为“常州三杰”。从“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孜孜探索、“愿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的铮铮誓言,到“留得豪情作楚囚”的雄壮诗篇,3位100多年前的“95后”,用青春和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高洁灵魂和傲然风骨。

当谭维维演唱的片尾曲伴随历史影像的对照呈现,影厅的灯光亮起,江苏理工学院文旅学院师生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不少师生观影前认为是纪录片拍摄手法,纷纷感叹超乎预期,新鲜的、有生命力的情节、细节让他们“路转粉”,成为“自来水”,酒店管理系主任干霖、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系主任陈晓艳等向记者介绍,不光是女教师、女同学感叹纸巾没备足,不少男教师、男同学,都被影片情节所打动,流下炽热的泪水,由衷点赞这样一部充满江苏地域元素,既大气磅礴又温暖细腻的电影。围绕致敬“觅渡者”的光影赞歌,江理工文旅学院师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影心声。

文旅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文秘系主任许梦婕博士说:觅渡,觅渡,渡何处?这是少年瞿秋白和张太雷的困惑。对于一个有主观能动性的少年而言,这已经是他们所能思考的最深层次。然而多年后,他们俩不约而同地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因为他们辗转多地,阅历逐渐丰富,而知识也是他们武装自己头脑的最重要武器——他们开始进入大学学习、执教,接触国内外进步群体,并勇敢地走出国门,看看不一样的世界,用实践坚定自己的信念。如此,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参加革命,选择为正确的事业奋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看到,充分的学习使人明智,能让人确立正确的三观,为人生指明道路。

“百年青春,炙热你我。《觅渡》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堂鲜活而又深刻的党史课。我们会充分利用好《觅渡》观影契机,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团史资源,持续挖掘“常州三杰”红色资源,组织青年学生讲好三杰故事、传承发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从三杰革命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文旅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团委副书记顾静雯说。

文旅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教工二支部党员曹梦瑶表示:“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也作为一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尖兵,我将发动带领学生,立足常州红色沃土、工商沃土、名人沃土优势,通过红色讲解大赛、场馆参观、主题诵读、舞台再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形式,探寻“三杰”生平经历、深刻领会“三杰”革命精神内涵,将史实、事实、现实融会贯通,让红色文旅在新时代校园中熠熠生活,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青年中生根发芽。”

文旅学院20中文师范1班梁睿同学说:“觅渡,觅渡,觅什么,渡何处?在整部电影中,“常州三杰”牺牲的场面,是最壮烈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饱含着对未来的期盼,毫不畏惧,这是为信仰而坦然自若的牺牲。觅渡,更像是在探索一条道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是党和国家走过的路,是无数先辈们追寻的理想,而这条路现在轮到我们去走了,沿着历史革命痕迹,寻找人生的真谛。”

文旅学院21中文师范3班周末同学说这是她第一次真切感觉到“常州三杰”的身影惟妙惟肖跃出了平面,在荧幕之外,鲜活屹立。少了假大空,多了饱含温度的细节,多了盈满深情的演绎。英雄生命短暂,但精神永存,铁枪崩得了生命,崩不了他们在烽火岁月里坚守的初心,崩不了他们在水深火热之时,“留得豪情作楚囚”的高尚气节。

文旅学院21中文师范1班蔡欣言同学观看完影片后说:“我深深为他们崇高的信仰,坚毅的信念所折服。在中国革命阵地上,他们停留的脚步是短暂的,但是“常州三杰”的信仰信念不朽,他们行色匆匆,却为后人留下了他们短暂而光辉的人生、非凡而高尚的人格魅力、坚毅而浪漫的革命情怀。”

文旅学院21中文师范4班孙美琳同学回顾道:“当瞿秋白坐在繁茂的花草间,向上仰望,这一幕推动剧情在就义时达到高潮,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常州三杰”以青春热血书写家国奉献,展现了党员的初心使命,为后辈汲取信心力量提供了强有力的红色记忆,时刻鞭策当代青年党员敢为人先、冲锋在前。”

传承“常州三杰”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江苏理工学院文旅学院党委将携手省市文旅部门,传承好、弘扬好“常州三杰”的不朽精神,深入挖掘发扬常州市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生动鲜活的红色文化传播阵地,宣传常州“三杰”革命精神,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2023年,是瞿秋白翻译传唱《国际歌》一百周年,也是恽代英、张太雷创办《中国青年》杂志一百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电影《觅渡》通过饱含温度的历史细节,诗意深情的演绎,展现出了国家和个人命运血肉相连的波澜壮阔时代。电影公映以后,迅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谋将来永远幸福”“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一句句振聋发聩的革命宣言无不令人热血沸腾,影片中穿插的常州元素更是让“三杰”的家乡新老市民、工作求学师生倍感亲切和自豪。

据悉,今年5月,《觅渡》取得国家电影局龙标后,就已被第十八、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组委会推介为2023年度重点档期优秀国产影片;入围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成为18部入围影片中唯一一部重大革命题材电影,影片作曲捞仔获“最受传媒关注音乐”荣誉,杨之华的扮演者冯文娟获“最受传媒关注女配角”提名。牢记嘱托的文化担当,感恩奋进的红色基因。

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统战部长俞亚萍表示,江苏理工学院在日后的工作中将更好的发挥师生专业优势,以观赏宣传推广电影《觅渡》作为新的出发点,贯彻好文旅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关工委8月联合印发《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引导师生通过红色文旅沉浸式研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等多种形式,用好江苏常州的红色文化资源,共同培育时代新人,讲好“三杰”故事,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省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展现“江理工担当作为”。图文/文旅学院 网络;编辑/陈宝;审核/张羽程